月麒麟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笔趣阁www.biqugie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依宋制,除了特定日子举行的大朝会以外,日常的朝会有三种,依重要程度分别是常朝,朔望朝和日朝。
常朝沿袭自唐,又叫大起居,五日一次。
虽然叫常朝,但是皇帝并不参加,而是由宰相或参知政事一人押班,群臣赴前殿行七拜之礼,属于纯粹的礼仪性质。
发展到后来,连宰执都往往不再参与押班。
朔望朝又叫入阁仪,每月初一,十五举行两次,皇帝坐前殿,宰相押班,所有京朝官皆需参与。
入阁仪的要求相对严格,偶尔也允许奏事,但多数情况下,是为了让百官朝见皇帝以及宣布重大命令所用。
最后便是日朝,也即是俗称的早朝,地点在崇德殿。
宋初的早朝每日举行,后来,随着赵恒身体逐渐多病,改为两天一次。
逢单日皇帝坐殿,双日则不坐,属于真正听政议政的场合。
能够参加早朝的官员较少,只有中书门下,枢密院,三司,审刑院这些衙门,许升殿奏事。
其他官员如有政事奏禀,需提前向中书门下请示,得到允许之后排定班次,方可上殿。
坐在宽大的御榻上,赵祯头戴长翅幞头,身着圆领宽袖绛纱袍,腰束玉带,端居上首。
依次往下,最前端仍然是宰相丁谓。
此刻,这位丁相公正面对着在场的一众大臣,拿出一份文书,张口读道。
“此皇太后手书,晓中书门下及枢密院……”
“近以先皇崩逝,举国哀丧,先皇以母子之爱,有异常伦,所以遗制之中,权令处分军国事,勉遵遗命,不敢固辞,然事体之间,宜从允当。”
“自今以后,中书、枢密院诸政事需进呈皇帝者,并许依常式文书付送入内印画,在内廷亦不妨与皇帝仔细看览商议。”
“或事有未便,即当与皇帝宣召中书枢密院详议,如中书,枢密院有事关机要,须至奏覆,即许请对,当与皇帝非时召对,即不必预定奏事日限……故兹示谕,咸使知悉。”
话音落下,赵祯便见到,底下众人的神色各不相同。
首先是王曾,他的脸上明显有些失望。
因为这份手书,实际上就是丁谓之前提出的方案。
和王曾脸色相同的,还有宰相冯拯,枢密副使张士逊。
显然,他们对这个结果,也不甚满意。
倒是参知政事任中正和枢密副使钱惟演的脸上,露出了一丝笑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