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0章 台湾名字的由来 (第2/3页)
风波静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笔趣阁www.biqugie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众山夷所居。”
形象的描绘了台湾岛那时候的环境特点。
到了公元636年,唐代纂修的正史《隋书》问世。
在《隋书?流求国》和《隋书?陈棱传》中则是这样记载的。
在隋朝隋炀帝的大业三年(607年)时,隋炀帝曾经令羽骑尉朱宽和海师何蛮入海求访异俗。
到了流求,因为言语不通,只劫掠一个人就回来了。
等到第二年,又命令朱宽前往慰抚流求,意思是要招安。
但是流求人不答应,
没办法,只能是朱宽拿了对方的其布甲去跟隋炀帝复命了。
到了隋炀帝的大业六年。
隋炀帝又再一次派遣武贲郎将陈棱、朝请大夫张镇州率兵一万多人去征伐流求,最后掳掠了数千个人而回去。
隋炀帝在位时,三次派兵征伐这个海上孤岛都无功而返。
最后他非常生气的觉得,这就是一个小破地道,一堆野人而已。
哪里有资格称为“夷州”。
索性直接改名,直接就封他叫做“流求”(亦作“琉球”)吧!
于是从隋朝始至元朝,历朝官方都把台湾称作“流求”或“琉球”,也有称“瑠求”或“留求”。
而到了明清时期,那时候。正是我们海军力量倒退的时期。
因为那时候,开始闭关锁国了。
在明朝朱元璋的明洪武开国之初,就开始实施了海禁政策。
那时候是迁澎湖居民至漳、泉,废巡检而墟其地。
这就让台澎地区成了空岛,相当于拱手相让。
那时候,海盗泛滥和倭寇猖獗,台湾成为海上武装集团的集结地和海外贸易的中转站。
结果明永乐年间郑和七次出使西洋,航程最远到达非洲东岸,国家财竭力尽。
但是他们却对一水之隔、近在咫尺的台湾却视若弃子,无人问津。
而在明万历帝在位40余年期间,东南沿海最强大的武装力量居然不是明朝**军队,而是海商海盗集团。
“台湾”首次见于明万历年间的《蓉州文稿》:“万历间,海寇颜思齐有其地,始称台湾。”
这里所指的台湾,就是指海盗盘踞的台湾中部大员一带。
同时也是荷兰人占据的**和商业中心,不是明朝所指的全岛名。
荷兰殖民时期,明朝廷称台湾为“东番”,泛指土着部落居住的地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