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月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笔趣阁www.biqugie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有削弱太学的主体地位,反而更加促进了太学的发展。
王安石变法中,强烈主张用长期教育取代科举,太学正式进入了全盛时期,三舍法孕育而生,各地兴办州学、县学,配合科举,一层层地培养更高层次的人才,李延庆就是在这个背景下,从一个乡村少年一步步走进了太学的大门。
太学在蔡京主政后进行了一次扩招,人数由原来的两千四百人增加到三千八百人,其中外舍生三千人,内舍生五百人,上舍生三百人,一个普通士子从外舍开始,一步步向上攀登,最后读完上舍,至少要耗费十年时间,加上小学堂五年、县学两年、州学三年,至少要苦读二十年的书才有机会成为大宋官僚机构中的一员。
但这只是理论上的时间,真正的优秀士子根本不用耗费这么长的时间,很多士子再进入太学两三年后就考上了科举,直接授官出仕途。
而且只要考中举人就有资格进入太学读书,并不要求是否读过州学,如果考上解元甚至直接进入内舍,这种宽松灵活的政策便给了很多优秀士子弯道超车的机会,正是这个原因,太学中十五六岁的太学生比比皆是,但像李延庆这样直接进入上舍读书的少年士子却极为罕见,不是没有,而是各种因素凑在一起概率实在太小。
所以听说一个十三岁少年士子进入太学上舍后,立刻在太学内引发了轰动,很多人便猜测他有极深的背景后台,甚至有人怀疑他是皇族子弟,不过他们毕竟是太学生,不是市井百姓,这种轰动只过了两三天大家便渐渐淡忘了。
李延庆适应力极强,在太学只呆了三天,他便适应了太学的生活,李延庆到现在才明白汤阴县学为什么管理那么宽松,就是因为它完全照搬了太学的模式。
太学比县学更加宽松自由,没有人管理监督他们,读书学习完全靠自觉,太学有各种大儒讲课,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课程去听讲,来或不来教授们也不闻不问,出门不用请假,夜不归宿也无人过问,不仅如此,太学还允许学生出去游学数月甚至更长时间。
虽然太学给了学生们绝对的自由,但太学也要看结果,年考相对容易一点,但太学升级考试却是每个士子的噩梦。
不管平时怎么放松,升级考试却是一头谁也别想轻易迈过去的拦路虎,其难度不亚于科举考试,得分必须在上上才能升级,得分中上允许复读一年,中上以下则直接淘汰,这就是外舍有三千学生,到了内舍却陡然变成五百人的原因,六个外舍太学生只能升级一个。
郑荣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