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叔挚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笔趣阁www.biqugie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对吐蕃,圣人的旨意,是许和而不许亲。不许亲的理由,缘引于杜璟的请战本:长安城上竖降旗,妾在深宫那得知。南北禁军齐解甲,更无一个是男儿。
此诗一出,羞臊多少汉家儿郎,再加上作诗之人已然壮烈殉国,一时成了长安城的街谈巷议的焦点。人们在缅怀少年将军的同时,也在骂那些主张和亲的人,骂得他们连门都不敢出。
圣旨传到松州时,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已经将大军撤回了国内腹地,只留下禄东赞一个使团,等着天可汗的旨意。但他对“不和亲”的旨意并不满意,非要以入朝请罪之名,去长安再试试。
儿子战死了,能许和就已经是圣人,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,还想求娶公主?侯君集也懒理睬他,愿意去就去吧,看看圣人能赏他两嘴巴不,不识趣!
侯君集下令,将战死的将士遗体火化,骨殖装入坛子中,并决定举行盛大的安魂仪式,将松州为战死的弟兄招魂。
望着堆成塔的骨殖坛,站在祭台上的侯君集,长长地叹了口气,随即沉声道:“战死的人,本帅都让人找回来了,唯一没找到的,就只有杜璟。”
“中郎将杜璟,少小从军,累伤无数,以至常年受伤痛折磨,按我军惯例早可光荣退役,转做文官,安享太平。”
“但其凭钢铁一般的意志,依然战斗在第一线,逢战不退,遇敌则先,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。”
“他叛逆的精神,如钢的毅力,甚至粗鲁都恰到好处,他是本帅一生中见过最优秀的青年军官。”
侯君集说的都是心里话,杜璟阵亡后,他心里难过了好几天,一个人呆在帅帐中,呆呆的看着案头的“龙骨刀”。
脑子全是西征时,他拿着鞭子,收拾杜璟和程处弼这对小**的场景。那时候,侯君集就看出这小子非池中之物,所以每每加以重任磨练。
侯君集一直认为,杜璟是打不死的,他生来就是属于战场的。但这次,他用狠了,把人用没了,一辈子做事不后悔的侯君集,这次后悔了。
特别是圣人,勉励他切勿介怀的旨意,更是让老侯的心里的难受多上三分。他这辈子,就这么一次对不起陛下,心里能不难受么!
圣人说了,青山处处埋忠骨,侯君集就令匠人在松风岭-鹰嘴崖,立了一座将军像。那孩子回不去了,就让这护佑着撒上他鲜血的土地。
“今日之后,我们就要班师了!回到关中,回到长安。回去过我们的安生日子。”
“但本帅要你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