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叔挚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笔趣阁www.biqugie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把!
房玄龄也是撩起衣摆,跪地陈奏:“侯君集也是在战后,才知道殿下的身份,心中更是万分愧疚,特在表中向陛下请罪。”
“为了搜寻殿下的遗体,他派了几波人去,可那里太多陡峭,环境恶劣,走兽遍地。所以,所以。”
“也都怪老臣,没能把话跟侯君集点透,让他误会了!”
房玄龄说这话可不是为了包庇侯君集,时下当弥道击败吐蕃大论-尚囊,阵斩两万三千余人,又折别丛卧施、把利步利二部三万余众,可谓大胜。
若在此时,皇帝因战死了皇帝,严惩侯君集,那当弥道、松州军数万之众,朝廷怕是收不回来了。
这么说,倒不是怕侯君集率军投敌,有其与陛下之间君臣际遇,又有上谷候氏和府中一干人等在,不至于。
但不代表他不会学李广利,汉贰师将军是怎么用汉军将士的鲜血,为自己脱罪的,饱读诗书的圣人比谁都清楚。
在西南战场,尚囊是败了不假,可他西北四十里的堪卡,却有吐蕃赞普亲自统领的十万精锐之士,他们作壁上观,坐视我军师疲,若此时逼的侯君集冒进,结果可想而知。
别看那位赞普年纪幼小,手段却是狠辣非常,尚囊战败后,他竟然斩了这位顾命大臣的首级。
立了威,收了权不说,还主动提出议和,并派遣心腹重臣-禄东赞入营恳谈,把罪名都按在了尚囊的头上。
说他弄权骄横,包藏祸心,挑起了两国的战事,今番两国之间的障碍,已经被他清理,希望罢兵议和。
侯君集不敢擅专,顾而与军中一同呈报,吐蕃的国书就架在军中当中。
见皇帝沉默不语,长孙无忌见缝插针补了一句:“陛下,不管是战是和,我们都不能承认千帆的身份。”
李世民当然不乐意,他的儿子为国战死,尸体都找不到了,连应有的名分都得不到,这是不是太过分了。
而长孙无忌当然看出来,皇帝有发怒的迹象,只能硬着头皮解释。不管战和,承认了杜璟的身份,朝廷损失了一位亲王,无疑是打击我军士气,大涨敌国威风的事。
唉!李世民虚抚了一下,示意房玄龄二人起身。
而谢过皇恩后,长孙无忌又补充了几句,侯君集是开国功臣,玄武门九将之一,追随圣人多年,不止一次救过陛下的命,在朝野、军中威望甚重。
大唐厚待功臣是国策,圣人平时也是三宣五讲功臣们如何重要。若是,以无心之过,办了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