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三章:君子问心无愧 (第2/3页)
雪泥鸿爪ad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笔趣阁www.biqugie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着,但募兵一旦解散,怕是立刻就要出乱子。
“嗯”很显然,这句话又是一大关键。卫所军已经败坏的,基本只能做辅军,人多,但真的当面对阵,无论是戚继光还是俞大猷都是依仗自己招募的募兵。
这里也不是戚继光给自己手下要好处,而是募兵是签了契约的,要是真等战后毁约,这不是过河拆桥吗?估计当时就得炸锅。说到底大明朝廷现在的公信力已经跌到历史最低了。当然后人还知道,接下来还是更低的时候,但当时来说确实是前无来者的低了。
“这样,你们回去私下旁敲侧击问一下自己信得过的军士,摊销的时间,变动的比例,先多后少,还是先少后多,甚至愿不愿意都可以问问。但不要问太多人,不得超过10个人,绝对要保密,决不能动摇军心,另外不是朝廷要变动抚恤,是我胡宗宪个人想尝试这改变大明的军功激励,将士弱支持就试行,不支持也不怪罪,我要底下最真实的想法,你们选人亲兵、战兵、辅兵、卫所兵、募兵都要问到。要快,明日天黑之前,我要知道大概的情况。”
两人赶紧应下,惴惴不安地离开总督府,在路口商量了下,其实主要是俞大猷意识到自己刚刚口不择言,戚继光好歹是胡宗宪的亲信,得详细打听一下。两人商量完也就各自回自己帐下了。
胡宗宪把两位手下送走,突然有点相同高翰文的逻辑了。无非是高翰文自己没有一线的工作经验,自己提出了个想法,涨经验了怕不切合实际,于是借颜钧到胡宗宪这里过一圈,好完善其中对实际情况考虑不到的地方。
可别看打这一圈简单无比,但自古以来以运筹帷幄之中,决胜千里之外为高,特别是这事这么过一圈,功劳算谁的。这事后面就算报上去,基本没啥高翰文的功劳了,不贪功,不慕虚名,自然不会为声名所累,就这一点已经胜过当代绝大多数儒生了。
到这里,胡宗宪开始相信,高翰文这是经历了改稻为桑的波折后成长了,只是这成长幅度太惊人了而已。前有王阳明龙场悟道,这杭州城或许就是他高翰文的龙场吧。
不经事不长智,古人诚不欺我也。
想明白这些,那么高翰文能够洞悉自己要去职还乡的决心那也是理所当然了。他高翰文还有更宏大的计划要谋划,但陛下老了,严党的身份意味着其很难撑到裕王上位时推行,现在只争朝夕,哪怕如此不近情理的谋划也得试一试了。
但引入海防压力,缓和严党和清流冲突,将朝政从陛下老年后的党争拉回政务的正轨,不正是